近年來,我省以“千萬工程”為抓手,通過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、實施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“頭雁”項目等形式,構建了系統化的人才振興體系,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堅實的智力保障和人才動能。農文旅融合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,我省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仍存在人才數量不足、培養機制不健全、管理機制不完善等短板。
我省非遺資源豐富,已建成梯次合理、規模適度的四級非遺名錄體系(分級保護體系),十大類型項目齊全。
隨著外賣騎手、快遞員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隊伍不斷壯大,我省相關從業人員已超過20萬人,每天配送量超過300萬單,已成為民生保障和城鄉流通的重要支撐力量。
為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,我省破除市場準入壁壘、強化公平競爭審查,推動區域市場一體化,依托能源和航空等優勢產業布局差異化競爭,實現了從“拼優惠”向“拼生態”轉變。
為積極響應國家“雙碳”戰略,推動綠色交通發展,2024年8月陜西省出臺了“自9月1日起氫能車輛三年內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費”的優惠政策,意在降低氫能物流企業運營成本,加快氫能重卡推廣應用,帶動氫能產業鏈發展。然而,政策實施實際效果未達預期,多家企業反映政策紅利無法真正落地,企業運營壓力持續加大,此外還存在審批流程滯后,系統反饋不暢;部門協同缺失,責任歸屬模糊;配套細則不完善,操作標準混亂;企業成本壓力加劇,行業推廣受挫等問題。
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,農村文化設施建設加快推進,多地村民文化活動場所相繼落成,旨在為村民提供豐富的文化娛樂活動,推動鄉村精神文明建設。但部分文化活動場所卻存在“建”“用”脫節情況,亟待引起重視。
根據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《關于明確經營性自建房安全鑒定合格證明有關事項的通知》規定,經營性自建房房屋產權人(或使用人)需委托有資質的房屋安全鑒定機構對整棟房屋進行安全檢測,鄉鎮(街辦)依據鑒定報告結論和村委會(社區)核查意見,出具證明意見后,行業主管部門(行政審批中心)方可進行審批。
近年來,西安市極端強降雨頻現,2025年僅中心城區道路、立交橋等易澇點、積水點數量就增至35處。盡管“海綿城市”及城市雨水管網改造有所成效,但高頻次、極端性降雨使傳統排水系統壓力倍增。
近年來,我省“三公”經費管理持續嚴格,公務接待日趨規范。但在基層地區,尤其是鄉鎮和縣區級部門,因頻繁對接各類檢查、調研,接待負擔明顯高于上級機關,違規公務接待問題較為突出,主要存在辦理手續煩瑣、陪餐負擔沉重、財務報銷繁雜等問題。
西安都市圈是關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區域,人口和經濟總量分別占全省的45.57%和45.26%。當前,西安都市圈建設還存在體制不健全、空間布局不優、協同創新能力不強、融合發展程度不夠等問題。